大炼钢铁,使得中国成为了全球的“钢铁生产车间”。不过,这个全球“车间”的行业利润和热闹却极不对等。 在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况下,高水平重复建设的后果不可想像。虽然从表面上看,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十分严重,但是各地“产能过剩”声音却较少,而要求“开足马力、一举扭亏”的动作却很多。由于一些地方项目通过“化整为零”的方式,避开了国家发改委的项目核准,导致地方钢铁项目的大肆上马。 在利润驱使下,一些钢铁企业和地方政府迷失了方向,企业投资的无法自抑,地方政府的一扬再扬,国家政策的先扬后抑,使得钢铁产业再现中国式传统产业的经典老路:先是利益的驱使一哄而上,然后是无序混乱的行业格局,后钢铁企业品尝恶性竞争的市场恶果。 关键是,钢铁业承接了西方发达国家向中国转移的一些高污染、高耗能产业,中国以高昂的环境代价和能源代价,大量出口钢铁等“两高一资”产品,支持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,满足了西方国家的高质量生活,反而没有落得好,常常换来一些西方国家政客对中国能耗和排放的指责,甚至对中国出口钢铁的“双反”(反倾销、反补贴)调查。 况且,当西方国家只生产少量的钢铁,而主要从中国进口钢铁时,他们总是“挑肥拣瘦”,动不动就对中国钢铁企业挥舞“双反”大捧。当他们在为自己谋求财富时,而中国的钢铁产业却在透支现在以及今后几代人的资源。 我们在为钢铁业戴上“钢铁产量冠军”帽子而欢呼时,似乎没有人感到我们再一次忽悠了自己。因为中国企业生产的钢铁大多数附加值不高,而西方国家通过再加工后,其价格是当初的几倍甚至是十几倍。 事实上,中国钢铁业的“虚假繁荣”是一种表象。随着国际钢铁市场需求的进一步减少,许多国家对中国钢铁出口的打压,原来流向国际市场的钢铁要转为投放国内市场,整个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将更加严峻,可以说,虚假繁荣将把中国钢铁业带入更加难以自拔的泥潭。
|